镐京主页

经济贸易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青春三下乡‖“印韵古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宣传传统篆刻文化活动
发布日期:2024-08-15    访问量:

为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经济贸易学院学院“印韵古风”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雁塔区沙井村、碑林区书院门等,开展了一场主题为“篆刻文化印,传承中华魂”的文化传承学习宣传活动。这场活动通过篆刻艺术工作坊、文化交流会和展览等多种形式,将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篆刻艺术带到了农村,带给了群众。篆刻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和审美教育作用。

本次三下乡活动于7月16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沙井村拉开帷幕。在队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携带着篆刻工具和材料,篆刻艺术常用的材料包括金属、象牙、犀角、玉和石料等,主要工具有卯刀,瓷碟,橡皮,软布,钢锯,印盒等。其中石料使用最为广泛篆刻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度数字化的今天,弘扬篆刻这一门以上手为途径、以哲思为主导的艺术,无疑有着显著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7月17日,广大群众在实践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学习了篆刻的基本技巧,包括选石、打磨、设计、刻画等步骤。指导他们关于篆刻的技巧,个人的篆刻作品,篆刻艺术流派的形成与文人的广泛参与密切相关,自明清时期开始,篆刻艺术全面进入以文士为主体,个人特色鲜明,名家辈出的石印时代。许多人初次尝试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石头上刻画出文字或简单的图案,体验到了自身创造及个人智慧。

7月18日早上,除了篆刻技艺的传授,实践团队还举办了文化交流会,邀请了篆刻艺术家和历史学者来讲述篆刻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文化交流会促进自身作品的灵感来源及启发,在最后展览之中拿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民国以前,篆刻艺术尽管已自成一家,但始终属于小众艺术,远远不及书画艺术习者众多,甚至从某种程度而言,篆刻艺术始终依附于书画艺术。这些不仅丰富了广大参与者的知识,也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宝贵。各界人士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发出会心的点头和感叹,被这些知识深深吸引,从而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7月19日,最后的展览环节,展示了团队成员和广大群众们创作的篆刻作品。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篆刻作品受到关注,它们不仅体现了篆刻艺术的魅力,也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风貌。篆刻艺术从实用走向审美,从粗放到精妙,从记事凭信到抒情言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基因和炎黄文化的精神内涵。本次展览吸引了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观看,成为促进地区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此期间团队成员还多次走访书院门等盛行篆刻文化的地方探寻篆刻真谛,许多外国友人也表示对篆刻文化很感兴趣纷纷加入其中。

7月20日,本次活动接近尾声,实践团队还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宣讲会。宣讲会上,团队成员向人们介绍了篆刻艺术的历史演变、流派特点及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篆刻艺术的发展与材质的变化密切相关。从铜铸玺印到石刻印章的转变,尤其是元代王冕和明代文彭推动以石治印,开启了篆刻艺术自立门户的新时代。文人逐渐参与到篆刻创作中,自明清时期开始,篆刻艺术全面进入以文士为主体,个性鲜明,名家辈出的石印时代。通过学习和欣赏篆刻艺术,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次宣讲内容生动而深刻,旨在指导公众,积极推广篆刻艺术。

此次“篆刻文化印,传承中华魂”的活动,不仅为社会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篆刻艺术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在于其审美和收藏价值,还在于其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角色。它融合了书法、绘画、文字、金石、考古等多种艺术形式,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国粹之一。篆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不断发展变化,展现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表示,他们将继续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事业上,在未来的传播文化活动中,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篆刻艺术,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