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京主页

经济贸易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来我院调研交流——共商传统专业转型新路径,共话市场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5-07-09    访问量:

为深化陕西省高校间专业建设合作,探索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转型发展新路径。2025年7月8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负责人王飞、骨干教师马松一行莅临经贸学院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题调研。我校经贸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杨琪、何晓雁、李萌、蒲润思参与座谈,双方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聚焦专业建设:共谋转型发展新思路

座谈会上,杨琪老师系统介绍了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成果与发展特色。作为校级一流专业培育点,我校近年来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平台升级”双轮驱动模式,构建了“基础理论-数字化技能-行业实践”三阶课程体系,特别增设招聘与猎头专业特色方向,并与西安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以及科锐国际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包含人员素质测评实训室、项目制教学等特色教学场所。

双方教师就专业转型痛点展开热烈讨论。王飞老师指出:“当前传统人力资源课程与AI技术融合度不足,毕业生在数字化工具应用上存在明显短板。”对此,我校分享了“校企共建课程”的创新实践—与北京飞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实操》、《大数据人才画像》等实战课程,企业导师授课占比达30%,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

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新范式

在实习实训环节的交流中,马松老师特别关注我校“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杨琪主任详细介绍道:“我们构建了认知实习(大一)、岗位实习(大二)、顶岗实习(大三)的递进式培养链条,并与西安多家用人单位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进行人才的针对性输入。”

针对毕业生就业追踪机制,杨琪主任展示了我校开发的“校友职业发展动态追踪机制”,通过定期回访、企业调研等方式,追踪毕业生5年内职业发展轨迹,请优秀校友回校分享,并通过此机制动态调整培养方案。数据显示,通过校友介绍就业的稳定性显著高于学生自主求职。

凝聚发展共识:开创协同育人新格局

双方经过深入研讨,在多个领域达成战略共识。从专业细分领域中寻找人力资源发展的新机遇,建设“人力资源微课程”;以市场化导向,多与企业合作,加强高校的市场化敏感度,使得人才可以“毕业即就业”。杨琪主任总结强调:“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必须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通过深化校际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培养懂业务、通技术、善分析的复合型人才。”此次调研不仅加强了兄弟院校间的交流,更为专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路径。未来,两校将持续推进合作项目落地,共同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