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为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经济贸易学院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于2025年11月11日组织召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探索”专题教研会议,结合前期校企合作基础,共同探索协同育人新机制,为学生实习实践与高质量就业拓宽路径。此次会议由杨琪老师主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任教师张晨、何晓雁、李萌、蒲润思老师共同参与。

会议伊始,杨琪老师指出,当前专业建设的核心在于打破校企壁垒,构建以“共建平台为基础、项目驱动为核心、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深度产教融合体系。她强调,只有将真实产业需求融入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实战环境中锻炼专业能力,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顺畅过渡。

共建平台,推动校企合作走深走实。传统的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实习基地等浅层对接,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正推动合作向纵深发展。通过携手优质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与产业园区,共建“校企合作联盟”“实践教学基地”乃至“产业学院”等平台,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将行业标准、企业案例引入课堂,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同步更新。企业专家受聘为产业导师,定期开展讲座与工作坊,帮助学生“零距离”感知职业环境,增强岗位适应力。
项目驱动,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实效。产教融合重在“融通”。专业教学积极突破传统实习模式,推行项目制、课题制等实践方式,引导学生以项目组成员身份参与企业真实人力资源管理任务,如校园招聘策划、员工满意度调研、薪酬数据分析等。通过实战锻炼,学生专业实操能力、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系统提升。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或科研项目,推动选题源于企业实际,促进产学研用良性互动。
聚焦就业,实现人才培养闭环衔接。产教融合的落脚点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潜力。通过深入合作,学校能更精准把握市场对人力资源人才的能力需求,动态优化教学重点,实现“按需培养”。近期拓展的合作企业“西安伯恩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计划来校开展宣讲,并依托其在风电行业的业务优势,为学生提供垂直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实习机会,有效拓宽实习与就业渠道。表现优异的学生有机会在实习后直接留用,实现“毕业即上岗”。此外,校企联合开展职业规划、简历面试等就业指导,持续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形成闭环式人才培养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探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专业内涵的关键举措。未来,人力专业将持续拓展合作资源、创新协同机制,通过深化融合实践,培养更多兼具理论基础、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专业人才,为行业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