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对接数字贸易产业发展需求,破解产教衔接“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同频共振,2025年11月12日,数字贸易系以“数字贸易岗位技能需求调研:产教衔接中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策略”为主题的教研会顺利召开。
信息系统与管理专业发言人杨哲老师聚焦“技术赋能贸易效率,筑牢数字服务基石”,他强调,数字贸易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稳定、智能的信息系统支撑,数字贸易企业急需既懂贸易流程又掌握系统开发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这一需求,杨老师提出,专业将在后续课程建设中,引导学生围绕“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可视化”全流程开展实践,培养学生从数据中挖掘市场趋势、优化决策的能力;同时,与信息技术企业共建“数字系统实验室”,开展校企联合项目实训,让学生参与企业真实信息系统的升级与维护工作,提升技术应用的实战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言人王春舒老师以“锚定跨境数字能力,重塑国贸课程内核”为核心展开分享。她指出,当前数字贸易浪潮下,传统国贸岗位已从“单证操作型”向“跨境数字运营型”转变,专业将联合跨境电商企业开发“跨境电商平台实操”实训课程,引入真实平台账号与企业订单资源,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场景中掌握选品、跨境物流调度等技能;其次,邀请企业外贸数字化顾问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确保课程内容始终紧跟国际数字贸易政策与产业发展动态。

电子商务专业发言人穆清老师以“聚焦全链路运营能力,打造电商课程新生态”为主题进行发言。她指出,数字贸易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岗位已形成“前端引流—中端转化—后端履约”的全链路需求,企业不仅要求从业者掌握传统的网店运营、直播带货技能,更对用户画像分析、跨境电商合规运营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穆老师表示,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中强化“数字营销”“电商数据分析”等内容,引入“项目制教学”模式,以企业真实电商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分组完成从市场调研、产品策划、流量运营到订单履约的全流程操作,并联合企业建立“岗位技能认证”机制,将课程考核与企业岗位认证挂钩,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研会最后,系主任杨哲老师表示,数字贸易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数字贸易系将整合各专业优势,建立“产业需求定期调研—课程内容动态调整—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推动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岗位标准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配数字贸易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与数字贸易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