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紧跟物流行业技术升级步伐,推动课堂教学模式与行业需求深度适配,近日,物流系在实验楼 304 会议室召开专题教研会。本次会议由冯丽帆老师主持,全体物流系教师围绕 “基于物流技术升级,创新物流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交流讨论。

会议伊始,主持人冯丽帆老师明确本次教研会核心目标:“当前无人机配送、数字孪生、智能仓储等技术正重塑物流行业,我们需从课堂教学端主动破局,探索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新路径,帮助学生掌握前沿技能,实现毕业与岗位无缝衔接。” 随后,老师们依次结合教学实践分享创新思路。

兰克欣老师率先以 “技术工具赋能实操教学” 为切入点分享思路。他结合《仓储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等核心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以往讲解智能仓储系统,学生只能通过图片、视频被动接收知识,难以理解 AGV 机器人调度、智能分拣逻辑。我们可引入 VR 智能仓储实训模块,让学生‘沉浸式’操作虚拟分拣仓;同时对接企业简化版 TMS 系统,让学生以‘调度员’身份完成订单处理、路线优化实操。这样既能紧跟技术升级趋势,又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核心技能,后续还可通过学生反馈优化实训内容。”

随后,冯敏老师则聚焦师生互动模式创新,提出 “翻转课堂 + 技术协作” 的教学新方案。“课前,我们通过线上平台推送物流新技术理论资料,设置‘智能设备如何改变仓储作业流程’等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 Flexsim 等仿真软件完成‘智能仓储布局设计’任务,组间通过投屏实时共享成果、互评优化,教师则重点解决学生操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这种模式能让学生从‘被动听课’变为‘主动探究’,真正发挥技术在教学中的赋能作用。”

陈琪老师从课程内容体系重构角度提出 “加减法” 策略。“‘加法’是将前沿技术拆解为教学模块,比如把无人机配送场景融入《配送管理》、数字孪生物流园案例纳入《物流前沿》,让学生及时接触行业新动态;‘减法’则是剔除与当前技术脱节的内容,像传统人工盘点流程、过时物流软件操作等,仅作为行业发展历史简要提及。” 她特别强调,可联合企业技术骨干共同设计 “技术应用任务包”,让课堂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同频共振,帮助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

参会教师还围绕 “技术实训设备落地”“校企协同教学资源开发” 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冯丽帆老师在总结时表示,本次教研会为物流系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清晰方向,后续将梳理各位老师的建议,推动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具体方案落地,逐步构建适配物流技术升级的教学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