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探索大语言模型驱动下的人才培养新路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2025年5月10日,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教学与实践分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2025(首届)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学生处副处长杨蒙蒙,经济贸易学院教师张晨、何晓雁、王博雅参会,与来自全国高校及企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共话AI技术与ESG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塑与挑战。

本次论坛以“大语言模型驱动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为主题,围绕三大核心板块展开深度研讨。第一模块为AI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聚焦Deepseek等开源AI模型在招聘、绩效管理等场景的应用案例,探讨如何将AI工具融入课堂教学。上海大学霍伟伟教授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框架,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第二模块为ESG导向的企业人才战略,天润集团潘辉总经理分享“AI与ESG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强调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需从校园教育切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第三模块为高校教学创新与产学研协同,中睿人才集团总裁柳利波提出“校企共建AI人才实验室”的倡议,呼吁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实训项目,破解人才供需壁垒。

论坛旨在响应数字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三重需求,一是技术适配性,通过AI工具教学,缩短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二是战略前瞻性,将ESG理念嵌入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企业绿色转型需求;三是学科交叉性,打破专业边界,构建“管理+技术+伦理”的跨学科课程体系。高校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生态共建者”,与企业共同定义未来人才标准。

此次高峰论坛不仅是学术与产业的对话平台,更是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转型的“风向标”。此次参会,教师实现了与Deepseek技术团队、新能源企业高管的直接交流,明确了AI与ESG在人力资源领域的落地场景,为修订2025级培养方案积累实证依据。经济贸易学院将以此次参会为契机,加速推进“AI+ESG”双轮驱动的教学改革,培养兼具数字化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